期刊简介

               本刊属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61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14/R

邮发代号: 42-12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5-3611
  • 国内刊号:43-121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5期文章
  • 女性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的:①检查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状表现.②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情绪抑制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对就诊于中南大学两所附属医院的等待乳腺组织活体检查的患者,采用考陶尔德情绪控制量表中文版(CECS)评估其情绪抑制水平,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问卷(CES-D)评估其抑郁症状.共有434名经组织活体检查首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2周后,其中347名患者,再次接受了CES-D评估.结果:①女性乳腺癌患......

    作者:李玲艳;朱熊兆;王瑜萍;杨玉玲;张劲强 刊期: 2015- 05

  • 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及童年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依恋及童年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人格诊断问卷(PDQ)、儿童期抚养和虐待经历问卷(CECA.Q),对584名高职院校学生施测.结果:①人格障碍阳性组在父母教养方式、童年虐待、成人依恋的多项因子的得分与正常组得分有显著的差异;②PDQ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童年虐待、成人依恋的多项因子的得分显著相关......

    作者:黄上上;安静 刊期: 2015- 05

  •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孤独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和UCLA孤独量表(UCLA)对湖南省长沙市某高校的3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孤独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他支持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孤独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孤独在社会支持......

    作者:刘文俐;蔡太生 刊期: 2015- 05

  • 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自我同一性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自我同一性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除过去的危机维度)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分析表明,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解决、冲突频率、后果威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③结......

    作者:张馨月;邓林园 刊期: 2015- 05

  • 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基于潜剖面分析的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手机成瘾类型对人际关系、孤独感的影响.方法:利用潜剖面分析法对457名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状进行分类,利用方差分析法探讨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孤独感上的差异.结果:①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状分为严重成瘾症状组、中等成瘾症状组和无成瘾症状组.②不同手机成瘾症状类型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孤独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在人际交......

    作者:王慧慧;王孟成;吴胜齐 刊期: 2015- 05

  •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影响及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偏差行为问卷和自我控制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88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网络受欺负的发生率为41.9%,男生(47.3%)显著高于女生(38.0%)(x2=7.55,P<0.01).②控制传统受欺负之后,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4,P<0.01)......

    作者:黎亚军;陈福美;卢富荣;王耘 刊期: 2015- 05

  • 气质和父母控制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独特效应和交互效应检验

    目的:考察气质(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和父母控制(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独特效应,以及气质间和气质与父母控制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气质问卷、父母控制问卷和工读生毒品使用问卷,对530名工读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气质的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3个维度和父母控制的心理控制维度对工读生毒品使用有独特效应,父母控制的行为控制维度对工读生毒品使用没有独特效应.②气质......

    作者:叶宝娟;郑清;夏扉;叶理丛 刊期: 2015- 05

  • 濒死体验现象研究综述

    濒死体验是一种并非罕见的心理现象,调查结果表明,经历过病危的成年人中有43%以上有过濒死体验.对濒死体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经历者的某些特别心理事实的验证,其二是对濒死体验现象成因的理论解释,这两点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对濒死体验的成因存在着多种理论解释和争议,尚未形成共识.每种解释都强调了某项或几项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有的理论在解释濒死体验的某些要素时存在着缺陷,解释......

    作者:苗兴壮 刊期: 2015- 05

  • 早发和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灰质体积异常的研究

    目的:研究早发和晚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灰质体积的异常,寻找精神分裂症早发和晚发影响的脑区.方法: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例正常人、20例早发和20例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分组信息相匹配.对获取的被试脑3D结构像做逐像素分析,采用优化的基于像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图像分割获取脑结构的灰质体积信息,然后采用8ram高斯核进行平滑处理,对平滑后的图像进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早......

    作者:方纪成;李德民;陈旭东;聂彬彬;刘华;王静娟;李静;刘哲宁;单保慈 刊期: 2015- 05

  • 早年创伤性应激经历对成年大鼠前额叶和海马5-HT受体亚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年创伤性应激经历对成年大鼠前额叶和海马5-HT1A和5-HT2C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20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SD组和运动组,每组11只.以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PTSD模型,以渐进性自主运动作为干预手段.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评估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前额叶和海马5-HT1AR和5-HT2CR表达变化.结果:与......

    作者:刘媛;余慧慧;李楚婷;尹世平;徐晶晶;潘芳 刊期: 2015- 05